炸雞排也分國籍?當炸雞排遇上西班牙、波蘭、法國…

小資上班族也有小資上班族的樂趣。像我,每到中午便會利用午餐時間,發揮愛吃精神,努力挖掘公司附近好吃好喝的。最新發現是炸雞排 Schnitzi 三明治。雞排香酥多汁,搭配的醬料也相當夠味,最重要的是,每份三明治($12.50 )都足足有一英尺長(foot,指長度,超過一英尺為 feet)。喔,hold 不住的 foot-long 美食!

一英尺長三明治,炸雞萬歲!(image credit: Yelp/web)

店名 Schnitzi 來自schnitzel 的縮寫,裹上麵包粉,炸得金黃的肉片,肉可以是豬、牛或雞,只要不帶骨頭,都可以被稱為 schnitzel。此道菜來自德國,不過奧地利和許多東歐國家,也有自己的版本。

位於第六大道(Avenue of Americas)和 46 街的三明治店,以活動餐車的方式營業,除了簡單明瞭的把點菜內容簡化成三步驟,還推出法國、西班牙等多國風味,讓雞排,也很瘋狂。 繼續閱讀

Like a Boss: 能吃漢堡者,為大老闆

吃漢堡跟大老闆有什麼關係?也沒什麼,就能吃罷了。

紐約世代廣場 Black Iron 漢堡/啤酒屋 (image credit: New York Magazine/Hannah Whitaker)

話說,今天一早打了一推電話,外加趕出一篇報導,整個精神狀態呈現透支。那時那刻,非常想大口咬下多汁漢堡。好漢堡,除了肉排所用的肉要好(三分、五分熟都可以的高檔牛肉),醬汁、蔬菜和各式配料譜出帶有豐富層次感的交響曲,最重要的,還要不能一口掌握。

爆漿、爆汁,十指黏搭搭的也無妨,快給我吃吧。 繼續閱讀

當白雪成 slushy 時,關於天氣跟聊天這事

在紐約,天氣變暖指的是氣溫從零下回升為“零上” 2 度。氣溫上升理所當然是個讓人開心的消息,可是對 Sherry 而言,氣溫回升的日子讓人厭煩,而且是非常。零下,至少白雪晶瑩。冷歸冷,放眼望去的白色風景,多少帶點夢幻,讓人心生嚮往。反之,零上的日子,白雪落地成不了雪,夾帶著城市本身的污濁,頓時成白雪變成髒兮兮的雪泥 :slush。

 

Slushy 0.2

照片攝於紐約東下城 Lower East Side Stuyvesant Town 公寓附近(2012 冬)

英文 Slush 這個名詞說的是融雪、雪泥。髒灰髒灰,半雪,半泥水。不小心踩到,還會弄髒鞋子、褲管。而形容詞 Slushy 形容這半融化狀態的處境。有一個可以簡單記憶的方法。有在半融化的雪泥水中走過路嗎?鞋子踩在雪上的聲音正是 slush slush 聲呦!

可想而知,slushy 日子穿衣外出很鬱悶。為了保護褲子不要弄髒,不是穿笨笨重重的高筒雨靴,就是穿土灰色的雪鞋,毫無造型可言。不過說到這,壞天氣倒是有個好處。那就是提供完美 small talk 的開場白。 繼續閱讀

浮華不實:瑪麗皇后 vs 馬卡龍

說到馬卡龍,我就會想到《凡賽爾拜金女》瑪麗・安東娃妮特(Marie Antoinette)– 即後來被砍頭的瑪麗皇后。

入口軟棉薄酥,馬卡龍又被稱為「少女酥胸」(image credit: sf.epochtimes.com)

馬卡龍說穿了就是夾心餅乾: 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糖霜做小圓餅,兩片餅乾中間夾有奶油混巧克力或水果的ganache 內陷。入口薄酥、軟綿,還帶著像軟糖般的甜蜜口感。首先迎味蕾襲來的是花果香氣,隨之第二口帶來杏仁香。 繼續閱讀

紐約也有正宗墨西哥菜,濃濃Puebla 家鄉味

身為加州人的我,每當想念墨西哥菜的時候,心中不免浮起「哎,心在南加,身在紐約」的不得已。之前為了重溫墨西哥菜的好滋味,遠征布朗克斯(The Bronx,從下東城坐地鐵,車程約一小時),殊不知,我家附近就有家高CP值的 Deli,除了賣正港墨西哥食材,還賣熟食。

Zaragoza, LES Deli

胖嘟嘟的墨西哥卷餅(Burrito/$8)用料一般,米飯、雞肉、豆子和生菜。不過老闆 Pompayo 相當可愛地用三種顏色的醬汁重現墨西哥國旗。 繼續閱讀

對塞尚而言,紅衣女人是…

提到保羅・塞尚(Paul Cezanne)這名後現代主義畫家,首先浮上腦海的就是蘋果。印象派追求光與色彩,反之,塞尚提倡「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看這幅《靜物》(Still Life with Apples and Oranges),塞尚從不同的角度觀看蘋果、橘子,找出物體的多樣性。

Cezanne “Still Life with Apples and Oranges" (image credit: artnetworkcanada.com)

不過,除了靜物,塞尚也畫人物。紐約大都會美術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the Art)展出畫家親密愛人,"Madame Cezanne" 特展。

Cezanne, sketches of Hortese Figuet

素描本(左圖)裡,有著鵝蛋臉、不突出五官的女人名字是 Hortense Fiquet。1869年,Fiquet 19 歲時開始當塞尚的模特兒,兩人相識。三年後,兩人第一個兒子保羅出生。不過倆人沒有結婚。直到 1886 年,孩子 14 歲那年,為了讓接保羅獲得繼承權,兩人才正式結婚。

望著畫中表情平淡的女人,我想知道,是什麼原因讓她願意成為塞尚的地下情人。而且一當,就十幾年。是愛情?還是其它?

Fiquet不是塞尚唯一的女模特兒,可是卻是畫家最常畫的繆斯。除去一本本畫滿Fiquet鉛筆素描 — 讀書、思考、打毛衣 — 的素描本,塞尚為她畫了29幅油畫。

真愛?你錯了。

塞尚的家人、朋友都不喜歡Fiquet,認為她愛慕虛榮,花錢如流水。英國 Telegraph 報導寫道,塞尚求學時認識的好友 Zola 形容 Figuet 如同不起眼的灰塵 dust,有型體,可是卻不是個有感情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