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袋公主有令,跟那廢男瀟灑說聲 “See you later!"

摩登公主就算落難,也不一定束手無策等待王子拯救,甚至,有時公主也能拯救王子。

“The Paper Bag Princess" (image credit: Robert Munsch/Michael Martchenko)

繼上一篇童書分享(看博文:傷心是人生必要功課,"The Heart and the Bottle"),再介紹一本顛覆「王子就該拯救公主」刻板印象的趣味童書:"The Paper Bag Princess"(《紙袋公主》)。作者 Robert Munsch 和插畫家 Michael Martchenko 聯手,賦予主人翁伊麗莎白公主鮮明個性,尤其是結局,更是讓我忍不住為公主喝采,說聲:“Attagirl!”

繼續閱讀

人生功課:傷心,是一定要的

人生百味,有快樂,自然也有悲傷,而其中最難的功課,莫過於死亡。 作家/插畫家 Oliver Jeffers 創作的童書,"The Heart and the Bottle“(《害怕受傷的心》),教導大小朋友如何面對「失去」這門功課。 故事裡的小女孩,對世界充滿好奇,熱愛星星、海洋。更因為她的爸爸常常唸書給她聽,透過書,她的世界更廣泛。可是,有一天,小女孩的爸爸不在了。

Feeling unsure, the girl thought the best thing was to put her heart in a safe place. Just for the time being. So she put it in a bottle and hung it around her neck. And that seemed to fix things … at first.

女孩為了保護心不要受傷,把心裝在胸口前的瓶子裡。 (image credit: Oliver Jeffers/The Heart and the Bottle)

女孩為了保護心不要受傷,把心裝在胸口前的瓶子裡。 (image credit: Oliver Jeffers/The Heart and the Bottle)

小女孩決定把自己的心放在胸前的瓶子,她自認最安全的地方。結果可想而知。把心放在瓶子裡的小女孩雖然不再傷心,可是同時,小女孩也感覺不到快樂。 繼續閱讀

年紀大了,還撲火不?

Don Marquis (1878-1937),美國人,是作家、記者、專欄作者,還是幽默才子,即:author, journalist, columnist, wit。年輕時,我很喜歡他的一首詩, “The Lesson of the Moth"。詩的內容簡單,講述蟑螂跟飛蛾的對話。

一隻蟑螂在閣樓看到一隻一直撞擊電燈泡的蛾,便問蛾:「你在做什麼,你不知道燈泡的金屬絲會把你燒死嗎?」 蛾回答:「我知道,可是我寧可為那一瞬間的快樂、美麗而死,也不要庸庸碌碌,平淡地過一輩子。」 可想而知,最終蛾撲火成功,化成灰燼。

隨著長大,對很多事情,不管是事業還是愛情還是夢想,都不再偉大。曾經,如三毛般化成沙漠的沙,隨風飄走,是瀟灑。現在,卻覺得可怕。曾經,未來的自己可以是X,也可以是Y,捨棄最快的直線,專走彎曲迂迴的道路。現在,卻覺得有份工作,賺賺錢,吃吃喝喝,閒時逛街旅遊也不錯。(看博文:追夢趁早,莫待 lose your balls 時) 。

Sherry 讀大學時,因為這首詩,有感而發而寫了《蟑螂之愛》。此中篇小說與《約會》,都曾經發表於北美世界日報。

你願做撲火的蛾,還是那打不死的蟑螂?(image credit:Christina Drejenstam http://missyuan.com)

你願做撲火的蛾,還是打不死的蟑螂?(image credit:Christina Drejenstam http://missyuan.com)

繼續閱讀

慵懶巴西:Laid-back 就是啤酒、炸盒子

全世界的國家有196個,我的足跡遍佈27個國家。雖然百分率不到14%,我也算是名經驗豐富的旅遊家。曾經暢遊中、東歐,學習歐洲藝術史之餘,不忘品嘗歐洲咖啡文化;韓國濟州島一週單車遊, 六十幾人以沙灘為家,咖哩料理包為食; 花一個月的時間背包東南亞,甚至重返越南攻下印之半島最高峰,3143 米高的 Fansipan。

向來,嚷嚷 “Let’s go!”是我的專利。不過自從我的好姐妹兼麻吉為愛出走巴西,而且一走就是一年,我這些略帶瘋狂的壯舉頓時失色不少。回想當時的她,一句葡萄牙語也不會說,卻毅然選擇為兩個人的將來努力,拋下工作,離開家人朋友去聖保羅。那時我想:“這女人太帶種了。”

如今,這帶種的女人榮耀歸國,還出了本巴西旅遊書(博客來連結)。

《歡迎來巴西》工具書(image credit: 華成圖書)

《歡迎來巴西》工具書(image credit: 華成圖書)

恭喜她!同時,也大力推薦此書。

市面上幾乎沒有介紹巴西旅遊資訊的中文工具書,而此書正好補這個缺。除了介紹巴西氣候、風情、宗教等基本資料,書中還詳細寫出行前準備跟提醒,如:如何購買國際 / 國內機票、簽證和注意事項。書中清楚列出必看景點,幫助背包客或喜歡規劃個人行程的遊客輕鬆玩巴西。

我曾經飛去聖保羅找我好姊妹。出乎意料地發現,她已經混得跟當地人沒兩樣。不但葡萄牙語說得挺不賴,連乘坐轉換地鐵都駕輕就熟。感謝她的熱情款待,帶我體驗巴西精華,走訪聖保羅、里約和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一瓜蘇瀑布。

還有許多許多經驗,都是上網查資料,看一般旅遊書得不到的。少了我好姐妹的英明帶領,我此趟巴西旅肯定無法如此盡興。

啊,巴西呀巴西,最迷人的還是冰透心的啤酒配巴西炸盒子(pastel),完美 laid-back人生!

繼續閱讀

搞笑演員有道:要闖趁早,莫待 “lose your balls" 時

讀過最實用的職場工具書(如:求職、面試技巧)不是來自某某名大學教授之手,又或者成功商人,而是喜劇演員。Carol Leifer’s 的 《如何不哭泣成功》(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really crying),給讀者的建議簡單明瞭,一針見血,如:「不要忘記面試是兩人的談話(dialogue),而不是一個人的獨白(monologue)」。甚至連「運動,不要放任身材走樣」她也寫出來。Leifer 寫道,如果因為是胖子賺到廣告,父母也不會因此而開心的。

不過其中最讓我震撼的是這句:

You lose your balls as you get older, reality sets in… take advantage of being young and brash and stupid.”

(image credit: pixshark.com)

繼續閱讀

學英文?找經典文學大師准沒錯 (part I)

雖然美國 R&B 歌手惠妮休斯頓 1999 年單曲 “I learned from the Best" 唱的是失戀心情,不過用在學英文上也不為過。雖然看美國電影、電視劇,聽 CNN 新聞報導都可以加強英文水平,可是想要體驗英文句子精髓還是得讀文學大師的作品。如同中文詩詞,英文同樣也有聲調高低,意境、畫面。

語言的迷人之處在於說,比讀,好聽易懂。最經典的例子非英國文學大師威廉・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寫有 38 部戲劇、155 首十四行詩(sonnet)和其它詩歌。名著包括愛情四角戀喜劇《仲夏夜之夢》、復仇悲劇《哈姆雷特》 等。

我就非常喜歡《仲夏夜之夢》結尾淘氣精靈派克的收場白前六句:

If we shadows have offended,
Think but this, and all is mended,
That you have but slumber’d here
While these visions did appear
And this weak and idle theme,
No more yielding but a dream,

《仲夏夜之夢》1999 年電影劇照,左為精靈派克(image credit: glogster.com)

精靈派克對觀眾說,如果我們這些精靈有所冒犯,請大家不要在意,把所看到的一切當作夢一場。試著讀出來,你會意外發現句句朗朗上口。每一句七個音節,句尾還押韻呢 — “offended/mended”,“here/appear”,“theme/dream”。

另一經典名句是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震驚世界文學作品,《蘿莉塔》。 繼續閱讀

顛倒常理大頑童 Dr. Seuss

Dr. Seuss 是美國作家、漫畫家,以天馬行空的兒童讀物最為出名。

像是下圖的 Green Eggs and Ham 詼諧地利用不可思議的狀況(什麼!綠色的蛋跟火腿?),押韻 (如:Sam、ham)和重複加深你對單字記憶。可別小看童書。試著念看看:

Do you like
green eggs and ham

I do not like them,
Sam-I-am.
I do not like
green eggs and ham.

Would you like them
Here or there?

I would not like them
here or there.
I would not like them
anywhere.
I do not like
green eggs and ham.
I do not like them,
Sam-I-am

不知不覺,你已經記得 green、eggs、ham 這三個單字,同時還學會造句:

“你喜不喜歡”是 do you like…
“我不喜歡”是 I do not like… 

Dr. Seuss “Green Eggs & Ham"

妙不妙?好不好玩?

Dr. Seuss 其它著名創作:

繼續閱讀

“它叫海餅乾”:三人一馬不可能任務

沒有想到會有為一匹馬飆淚的一天。

《海餅乾》(註2)講述一匹不被看好的賽馬在經歷重重難關最後在第五年贏得南加州 Santa Anita 冠軍杯的故事。這是一個 underdog(翻為敗犬),意:不被看好,處於劣勢的一方的故事。一開始,海餅乾什麼都不是。它不僅少了它冠軍老爸 Hard Tack、祖父 Man O’War 的修長身形,還短腿,看起來笨重。除此,它愛吃且喜歡睡覺。在遇到他們 — 馬主 Charles Howard、馴馬師(註3)Tom Smith 和騎師(註4)Red Pollard — 之前,沒有人預測得出它會在賽馬界掀起一股旋風,甚至打敗美國東部之最,沒輸過一場比賽的賽馬 War Admiral,為一直被東部人瞧不起的西部爭一口氣。

騎師 Red Pollard 和海餅乾 Santa Anita 比賽 (1940),經歷斷腿、復健,年紀不到三十的 Pollard 看起來像個老頭。

故事高潮迭起,甚至最後伏筆還讓讀者心情七上八下最後哭得唏哩嘩啦。太⋯太⋯棒了!

你要知道,賽馬的體重至少有 1000磅(約450公斤),再加上跑時的時速跟汽車差不多,一個小時50英里(約 80 公里),簡直是個具危險性的巨大馬達。在這種速度下騎馬師是無法坐在晃動的馬背上,全程得抬起屁股類似蹲馬步般站著騎。不管對人對馬,任何一個失誤都是足以致命。

賽馬的世界緊張萬分,每次你以為海餅乾就要贏得 Santa Ana 冠軍頭銜,不是天氣不合作就是它受傷不能跑。直到最後一場比賽,天,太絕!那時,海餅乾跟他的騎師 Pollard 都受傷,被醫生宣布一輩子不能比賽:前者扭傷腳後腳傷惡化,後者則是賽馬時被摔倒的馬壓斷兩條腿。可是兩人不僅參賽,還贏得冠軍。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我想沒有編劇能寫出比真實更精彩的情節。莫怪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土溫(註1)說:“現實往往比小說更奇怪,更吸引人,因為小說必須為讀者提供可能性,現實不用。”

Truth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 but it is because Fiction is obliged to stick to possibilities; Truth isn’t.

閱讀相關博文:賽馬騎師瘋狂減重法

繼續閱讀,好句分享同時學英文!

繼續閱讀

減肥非女生專利,賽馬騎師減很大!

女人似乎永遠徘徊在想要瘦一點,還可以再瘦一點的狀態。不管多瘦的女人,嘴巴上還是會嘮叨再減個一兩公斤體態就更完美。Google “減肥” 這兩個字馬上搜到各種減肥食譜、明星減肥法等等。原本以為減肥這件事只有女人受苦,讀了Laura Hillenbrand 的小說 Seabiscuit 才知道運動員減肥也是痛苦的要命,真的是非常非常不人道,連水分攝取都以 “滴” 控制 — 在飲料罐鑽出針孔般的小洞,每次喝個一、兩滴解渴。

Seabiscuit 小說講述一隻不被大家看好的賽馬 –海餅乾 — 突破重重困難關卡最後跌破大家眼鏡獲得冠軍的故事。真實故事,約1930年代,還曾經被翻拍成電影,譯:《壯志奔騰》。

賽馬,賭博一直受美國人喜愛。雖然曾經有一度因為禁酒時期同時勒令禁止賽馬、賭博,賽馬場地暫時轉移到墨西哥,禁令一解大家還是持續瘋賽馬。要贏,除了要有大金主(馬主)、練馬師還有騎師,缺一不可。而其中騎師,也就是所謂的 jockey 必須非常控制體重。

有多斤斤計較,不,磅磅計較呢?

賽馬以馬的體重分等級,並且根據馬的體重決定騎師的體重。一般馬所能背負的重量被設定於 83磅(約 37.6 公斤)到 130磅(約 58.9 公斤),所以騎師的體重也必須控制在那個範圍左右。想想,一個大男人的體重跟女生差不多,這不是強人所難嗎?也因此,那時候的騎師有許多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十二到十六歲都有。

減重到什麼恐怖程度?上吐下瀉樣樣來!

天才賽馬師 George Woolf (image credit: SF Gate)

繼續閱讀

難過時,不妨鬼吼鬼叫(紐約客減壓妙招)

學校功課之一是寫部落格,每周更新。主題寫都市人 (更正:紐約人)  面對壓力該如何減壓。功效如何還不知道,不過很確定的一點是,每周為了想博文點子壓力不減反增。唉,超諷刺。

故此,與大家分享減壓童書,House of Butterflies 。由著名童書作家 Ruth Krauss (1901-1993) 和插畫家 Maurice Sendak 兩人合作,作品簡單,圖片充滿童趣,有好幾張圖令我會心一笑,小孩大人兩相宜。

根據英國 Telegraph 報導,光是讓身心靜下來讀一本書 (只要六分鐘!) 就可以減去三分之二的壓力。哇,太神奇了。快一起讀書吧!

記得學一首鬼吼鬼叫歌,以備不時之需。 (“驚聲尖叫" 減壓法)

繼續閱讀